
人间五月,微风和煦,草木葱茏。
高虹镇的双桥古道,一条穿越了千年时光的山石小径,藏在天目群山的重重皱褶里。有心人,跋山涉水来相见。
走进长溪村,村委的范委员很热情,安排了向导老徐,专程带我们去走这条古道。穿过葱郁的丛林,走过崎岖的山路,老徐将发生在这条古道上的传说故事娓娓道来,给古道陡增一层神秘的色彩。
据老徐介绍,古道上曾留下过革命先辈们的战斗足迹。1945年2月到6月,在粟裕司令员的率领下,新四军转战浙皖边区,曾多次到石门龙上一带指挥作战,时常深入群众,问计于民。新四军第四十八团由于作战英勇,被称为“老虎团”,在浙西战役中,团长刘别生曾率团数次往返古道,1945年6月,刘别生团长在新登战役中英勇牺牲……
蜿蜒古道,烽烟弥漫。就是这样一条寻常的山道,曾留下了粟裕大将的足迹,洒下了刘别生烈士的汗水。是他们,点燃了抗战的烽火。如今,那些英雄的背影,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。然而,走在古道上的我,却分明看到他们的身影越来越清晰……
古道曲又长,何处慰风尘?这时,清风徐来,天籁寂寂。
来到山脚下的飞桥坑山塘水库旁,我们带着各自的摄像装备,一行8人拾级而上。
古道起于飞桥坑山塘,当地老百姓俗称“双桥头”,终点是山顶的木公山村,全程大约1个多小时的路程,越过木公山岭,可以到达安吉县境内。古道顺着山坡向上延伸,旁边是一条溪涧,溪水从山顶往山谷蜿蜒流淌,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,泉水充沛,从山上喷涌而下,沿着溪流,或平缓,或激越,或叮咚作响。尤其那瀑布也各具特色,形态各异,绝无雷同。靠近山脚的古道大部分是泥路,随着山势的延展,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先民们用山石砌成的石阶路。两边的荆棘和杂草掺杂着伸向路中,磕绊着行人的脚步,向导老徐就拿出腰间别着的砍刀,挥舞着在前面开路,扫清道路两侧的荆棘和杂草。
路边有一座废弃的木粉碓,静静地躺在溪涧上,过去山民们利用自然流水的冲击力,将木屑锤成木粉。这里的农民就靠碓木粉出售作为主要的生活经济来源。改革开放后,山村农民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改革的春风发生了巨变,昔日靠砍树碓木粉为生,如今护林养山靠生态经营为主,村里规划发展了村落景区,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四方宾客,农民生活似芝麻开花节节高,龙门小山村的巨变就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真实写照。
山路越来越陡峭,在一处弯道处,闪出一条深深的沟壑,这就是险峻的“千丈壁”。向导说,以前这里曾有耕牛失足滑入深渊。听后,不禁让人后背发凉。一行人小心翼翼,沿着紧靠山坡的一面踯躅前行。
穿过千丈壁,来到了一座荒废已久的建筑物前,只见屋顶已坍塌,只剩下残墙断壁,向导说此处称作乱石屋,以前是座凉亭,赶路的人走累了,或天气不好,就在凉亭歇脚或避雨。
一路上,溪涧很多,水潭棋布。水潭的上方往往有大小不一的瀑布,飞瀑之下,必有深潭,绿莹莹的潭水清澈见底。目之所及的都是绿色,加上四周绿树的衬托,潭水显得更绿了。我们在牵牛潭、斤线潭两处较大的潭边驻足停留,拍摄瀑布和潭水,还有潭边青石上生长着的蒲草、苔藓和野花。慢速度镜头下拍摄成像的流水就像流淌的牛乳,朦胧虚幻,洁白无瑕,煞是好看。
登上了半山腰,路两边的植被越来越茂密,古道上被箬叶、杂草覆盖。抬眼远望,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横跨在溪涧上,古朴而坚固。桥身由数百块条石垒砌而成,利用自然拱力的支撑原理矗立于山谷中,经历着数百年岁月的洗礼,屹立不倒,跨越山谷间供行人穿梭行走,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才华。
更为惊喜的是,桥的上游源头,是飞流直泻的三叠瀑,瀑布飞溅下来,水花四溅,响彻山谷。我们纷纷下到溪涧,在溪里的大岩石上架起三脚架,装上滤镜片,准备开拍。此时,向导老徐腰别砍刀、肩头扛着柴捆从桥上走过,正好给我们当作了场景模特。眼前的瀑布飞珠泻玉,似轻纱曼舞。此时,我们的心境,就犹如这飞瀑,随着这激流慢慢由激动到平缓,整个身心也好像与这瀑布融为一体了。
沿着古道往上走,大约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能到达木公山顶了,老徐说后面的古道比下面更陡峭,且沿途没有什么特别奇特的景观,我们走过的这段是古道的精华部分。此时天色渐渐阴沉下来,山雨欲来,我们只得遗憾地原路返回,快速回到山脚下。
折回到飞桥坑山塘水库旁,听向导说,旁边的双峰山湾里,还有一处唐朝遗迹——“石水庵摩崖石刻”。这下,我们来了兴趣,兴致勃勃地想去一探究竟。到了双峰山湾里的石水坞水库旁,在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我们往大坝的坝脚方向一直攀爬下去,到了山涧里,只见嶙峋怪石千姿百态地躺在谷底,水库引出的细流潺潺地流淌着。抬头仰望,只见面前的一块石壁上篆刻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——“裁泉豢石”,依稀可见有前人的落款,旁边竖着一块文化部门的匾牌,上面标注着:杭州市临安区文物保护点“石水庵摩崖石刻”(唐代)。嗬!亘古千年的遗迹,昭示着古代的文明,这也为高虹作为千年古镇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。据介绍,古代此处有一座叫“石水庵”的庵堂存在,乡邻祈愿,攘来熙往。“裁泉豢石”,不知不觉在我眼前浮现出了一幕立体的画面:一片清泉似被山石裁剪成一股股的细泉,涓涓长流,谷底的石头好像是豢养着的一群可爱的生灵,吮吸着甘泉,滋润着肤体……
天空飘起了细雨,我们在烟雨迷蒙的山色中返回。
古道逶迤,蜿蜒绵亘,目光所及皆是盎然绿意。千年古松、千年古道、古庵水碓、摩崖石刻,还有古屋古桥、奇峰怪石、幽峡秀瀑……静默的龙门古道,给我们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惊喜。
只有用脚去丈量,用心去体验,方能领略古道之苍茫与幽深!宛如一首流动的诗,古朴而厚重;宛如一幅立体的画,多彩而绚丽。古道,不说再见,待到山花烂漫时,我们还会再来。
上 一 个:2月27日东坡古道浮云岭 | 下 一 个:2月27日雪走昌宁古道,启封半个世纪的述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