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月11日早晨7点多,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滴声。这样的天气着实有点叫人失望。但一想到这是一次神秘的“开发之旅”,记者顿时振奋精神,随着驴子们一起出发了。
在大巴上,领队说昌宁古道已经尘封半个多世纪了,自从龙岛公路开通以后,就没有人走过,可谓是一条临安“全新”的古道。为了这次活动,头一天,龙岗龙井村村支书和探路的领队专门拿了柴刀锄头等工具,“披荆斩棘”,为驴友们杀出一条“雪路”来。
是的,刚到龙井村,就飘起了大片的雪花。一路行进,古道在一片白皑皑、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中延伸,数十公里不见人烟,却频现断壁残垣,亭洞遗迹,古道更显神秘而粗旷。
古道绵延在在龙井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。千百年来,曾有无数的商贾路人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。据介绍,古道南始临安龙岗龙井村,北连南唐(安徽宁国)与吴越古道衔接。在龙岛公路开通之前,这条古道一直承担着徽临两地商贾往来,以及当地百姓进出置办家当、赶集购物的交通任务。
作为家乡人,这不禁也让记者浮想起了长辈们的故事。他们的求学年代,正是每周一次,背着冷饭冷菜,起早摸黑走山路到龙岗上学。或许,不少当年的莘莘学子,走的正是这条昌宁古道吧。这一刻,仿若传来悠远的上山号子,回荡在山谷、溪流上空。如今,古道上印迹仍历历在目:村中的龙井寺,跨越溪流的三渡桥仍屹立在风雨中,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。
“十里青山,五里横培”描述的就是悠长的昌宁古道。古道入口为三渡桥,原为木浮桥,每遇山洪,溃不成桥。光绪16年,当地官绅、土豪、乡民捐资建造三渡桥,桥为单孔石拱桥;长十丈,宽丈许。驴友们在渡桥上合影留念,继续蜿蜒前行。
古道由毛石、山石铺就,中段以山路为主。十里青山路,两旁植被丰茂,五华里设有卷门洞一处,供路人避雨休憩。十华里有上华庵,可避风雨,以前设有茶亭,每遇大旱,尼姑们得到山下十里处取水,为行人司茶行善,只求内心的渡己渡人。上世纪五十年代龙岛公路的开通,香火渐淡,90年代初,上华庵在风雨飘摇中湮没。
走完五里横培,就到了仙人石,相传朱元璋屯兵大明山的时候,曾登临此石,极目楚天,壮举抒怀。
驴行队伍过新建村,顺古道石板路台阶往北六华里到达高山村落——金栗坪,然后到达上相见湾,从上午9点启程徒步,历时6个小时,最后到达大峡谷村。全程18公里左右。
上 一 个:2月27日双桥古道 | 下 一 个:2月27日临安古道知多少 |